
2025年10月14日,这个日子在中美经贸博弈史上,注定要留下一笔。一大早,港口边停泊的货轮还没开始新一天的装卸作业,两条影响全球贸易的消息就先后落地,美国对中国船舶无端征收港务费正式生效,而中国的反击措施几乎同步出台:不仅对等对美船舶收取费用,还直接把5家与美国相关的公司列入反制名单。这一来一回,像极了博弈场上的“同时亮牌”,谁都没给对方留多余的反应时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也启用此前宣布的稀土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措施。而另一边,美国针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也在同一时间段陆续铺开。这种“你出技术牌,我亮资源牌”的节奏,绝不是巧合,更像是双方早有准备的“精准对垒”。 熟悉中美博弈脉络的人都清楚,美国这次收紧技术管控,目标很明确就是盯着中国高端制造的“卡脖子”环节。让人注意的是,美国还拉上了G7盟友一起谋划,想在稀土领域搞“限价令”,试图用这种方式反过来遏制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天然优势。不得不说,美国为了在竞争中占上风,几乎把能想到的招式都用上了。
但中国的反制措施,却精准打到了美国的“软肋”上。被列入出口管制的稀土材料,可不是普通资源它是美军F-35战机发动机、雷达系统里的核心组件,业内早就把它称作“现代军工的生死线”。没有稀土,这些高精尖的军工装备根本造不出来。更关键的是,这次新规里加了一条“溯源管控”:哪怕是境外企业用中国稀土加工出来的制品,也得受管制。这一下子就堵住了有些国家想通过“第三方转口”来规避限制的漏洞,直接让那些依赖中国稀土进口的美国军工企业,面临着断供的风险。 再加上对美船舶收费的措施,中国这波反制堪称“双管齐下”。要知道,美国很多大宗商品和工业产品的运输,都得靠船舶进出中国港口,收取港务费看似是小事,实则能直接影响美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和贸易效率。一边卡着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资源脖子”,一边影响美国的贸易运输,中国的反制既有力,又精准。
其实从客观角度看,美国想靠技术封锁遏制中国高端制造,本身就存在漏洞。美国虽然在芯片技术上有优势,但稀土加工技术却一直依赖中国,而中国的稀土管制,不仅覆盖了原矿,还延伸到了境外加工制品和核心技术,等于彻底堵死了美国想绕开限制的路子。这种“你有技术优势,我有资源闭环”的制衡,让双方的博弈进入了更复杂的阶段。
三国高官访华:博弈背后的“务实选择” 就在中美措施生效的同一天,另一条消息同样引发关注:法国、瑞典、加拿大三个国家的高官,相继公布了访华计划。而且这三次访问的时间特别近,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10月15日至16日访华,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纳加德、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则都选择在10月16日至17日访华。在中美博弈正激烈的时候,三国密集宣布访华,背后藏着的,都是在大国竞争中谋求出路的现实考量。 先看法国。博纳这次访华,说白了就是马克龙“戴高乐主义2.0”的直接体现。这些年,法国一直想在欧盟内部强化自己的“战略自主”不想跟着美国的节奏走,而是要按自己的利益来制定外交和经济政策。
中国市场对法国来说,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助力:法国在核电、新能源领域有技术优势,而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基建能力,双方合作空间特别大。这次博纳来参加新一轮中法战略对话,经贸和能源合作肯定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 比如中法之前探讨过的海上风电合作、核电技术联合研发,这次很可能会进一步敲定细节。而这种合作,本身就是对美国“技术封锁+资源绑定”策略的一种拆解,法国用和中国的合作,证明了不跟着美国“选边站”,也能实现自身利益。
再说说瑞典。瑞典在处理大国关系上一直有自己的节奏。这些年,在中美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瑞典始终尽量拒绝跟风“阵营化”,既没有像有些欧洲国家那样盲目跟着美国排斥中国5G,也没有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设限。 反而,瑞典在5G网络建设、环保技术等领域,和中国有着深度的互补:中国有广阔的应用场景,瑞典有领先的技术,双方合作早就落地了不少项目。更难得的是,瑞典还多次为中美磋商提供会谈场所,扮演了“中立协调者”的角色。
这次斯蒂纳加德作为外交大臣访华,时间点也很特殊,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双方很可能会敲定新能源技术合作的细节,比如在氢能存储、碳捕捉技术上的联合研发。对瑞典来说,和中国合作不仅能拿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还能为北欧国家树立一个“平衡大国关系”的样本,证明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务实合作,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最后看加拿大。阿南德这次访华,是她担任外长后的首次访华,背后带着明显的“止损”意味。过去几年,加拿大跟着美国对中国搞贸易限制,结果自己吃了大亏,在北美阵营里,加拿大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既要跟着美国走,又怕被美国的贸易政策“拖累”。 这次主动访华,其实是加拿大想走出“一边倒”的外交困境:通过和中国开拓合作,来对冲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毕竟对加拿大来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农产品和能源的重要买家,放弃中国市场,损失的是自己的利益。
结语 这三国高官密集访华,其实也折射出中美博弈的新变化:现在的竞争早就不是单纯的“关税战”了,而是升级成了“资源-技术-规则”的立体博弈。美国想靠技术和盟友围堵中国,中国则用稀土等资源和精准反制破局,而其他国家则在这场博弈中,选择了最务实的“利益平衡”不再盲目跟着某个阵营走,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合作。 现在的国际格局里,没有绝对的“阵营”,只有务实的“选择”谁能放下零和思维,谁能真正和其他国家平等合作,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而中美这次“同日出招”,三国高官密集访华,不过是这个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罢了。 信源来源:观察者网2025-10-14一箭双雕!中国对韩国航运巨头出手
华声在线2025-10-12中国对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厦门WTO工作站2025-09-26美国国会发布《美国出口管制与中国:先进半导体》报告
观察者网2025-09-25几个菜啊,“G7竟想设稀土价格下限,还要对中国出口加税”
中国青年网2025-10-14外交部: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将来华举行中法战略对话
东南网2025-10-14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纳加德将访华
中国青年网2025-10-14外交部: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将于10月16日至17日访华
金河配资-配资网站平台-炒股配资排名-配资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