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记得在我们邻村有个男人,他平时总是一脸笑呵呵的,见谁都热情;
他总是来我们村串门,也总是要给别人送点小礼物,比如他自己种的菜什么的。
大家一开始都觉得他人挺好的好,他面相看着忠厚,也能说会道,看起来是个老好人。
可村民们后来才知道,他背地里偷鸡摸狗,甚至骗了村里一个老太太的全部养老钱;
村里人这才醒悟:“早有人说他眉眼有奸气,原来不是空穴来风!”
在过去,奸相这个词通常带有主观偏见,容易和以貌取人挂钩。
但近年来心理学、犯罪学甚至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的发展,正在逐步揭示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事实:人脸,真的藏着人的性格和潜在恶意。
长相和性格,真有关联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能在毫不认识他人的情况下,仅凭面相就判断出对方的某些人格特征,如支配性、攻击性和诚实度,准确率还特别高。
尤其是在那些负面特质上,人脸的某些特征确实更容易引发警觉感。
比如:嘴角下垂、眼神漂浮不定,常被联想到不安、虚伪、情绪不稳;
而浓眉压眼、面部不对称,会让人觉得这人压迫感强,控制欲强;
鼻梁低垮、眼袋浮肿,在潜意识中被解读为懒散和不负责任。
当然,这些并不绝对,但足以说明一件事:人脸不是一张中立的皮囊,它会慢慢显现出一个人内心的轨迹。
犯罪面孔研究:坏人脸真有共性
科学家曾经对3000名罪犯的面部图像进行AI建模,他们分析后发现:
超过75%的严重犯罪者在面部特征上表现出一种相同的结构,比如嘴型不对称、下巴内缩、眼距过近等。
这些看似微妙的面部信息,其实是一个人长期的生活方式、情绪管理、甚至心理阴暗面的自然积淀。
所谓面容,其实是性格的延伸。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阅人无数的老前辈一眼就能看出这人到底厚道不厚道、老实不老实。
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提出“微表情”理论时强调:人在情绪激烈波动时,面部会在1/25秒内闪现出本能的情绪表情,这种表情通常极难伪装。
换句话说,奸诈之人再能掩饰,还是会在细节里露出马脚:
比如说谎时眼神会短暂向上飘、隐瞒时会下意识地吞口水、撒谎完后,会马上补一句“你信我”来求认同……
这些无意识的小动作,其实更诚实,也更加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也正因如此,很多警察、心理侧写师,往往很注重看人脸的微妙变化;
甚至有一部美剧《Lie to me》专门讲述了这些不可思议的细节,这确实不是迷信,是真科学。
真正有奸相的人,未必是典型的奸笑男或者阴沉脸,更多时候是那种看起来太完美的人:
例如,他们话术顺溜,表情拿捏得当;面相柔和,看不出攻击性;对所有人都特别友好……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皮囊信任偏差”,说的是人类更容易相信长得普通、温和的人,反而对那些长得特别硬朗或冷峻的人有本能防备。
但问题就在于,真正高段位的恶人,恰恰擅长隐藏——他们可以微笑着做坏事,滴水不漏。
古人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这个理儿。
如何识别生活中那些笑里藏刀的人?
当然,不是要你见谁都要怀疑,但可以记住几个识人小技巧:
1、看眼神:眼神不定、闪烁回避、总是斜眼看人,多半心术不正;
2、看表情稳定性:情绪变化快的人,容易情绪化做事,冲动害人;
3、看一致性:语言、神态、情绪是否协调一致?假笑通常眼是不笑的,这是最大的破绽;
4、看冷漠阈值:他是否对他人痛苦没有共情?这类人往往无恶不作却面不改色。
有句老话,这样的:“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是识人。”
而真正高段位的识人,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脸上有什么痕迹——那些你以为的皱纹,其实是人性轨迹的水印。
人不可貌相?也不尽然!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长得不好看就去否定他,但也不能天真地以为外貌与人品无关。
外貌,也许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它确实在日积月累中,透露了一个人内心的方向。
人有奸相,不分亲疏,愿你眼中有光,心中有鉴,远离笑面虎,不被假好人所伤。
-The End -
作者-李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金河配资-配资网站平台-炒股配资排名-配资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