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方媒体突然集体爆出一条重磅消息——俄罗斯黑海舰队麾下的"新罗西斯克"号潜艇在地中海执行任务时突发重大故障,甚至拉响了最高级别的警报!
(“新罗西斯克”号潜艇燃油系统故障,燃料泄漏地中海)
1、突发!1艘核潜艇折戟地中海
根据西方情报圈流传的说法,这艘"基洛"级常规潜艇遭遇了燃油系统严重损坏的窘境。更棘手的是,燃油直接泄漏到了货舱里,而潜艇上既没有维修备件,也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现在的情况是,船员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燃油在舱内不断积聚。
最要命的是,这些积聚的燃油随时可能引发爆炸。在这种情况下,艇员们很可能被迫采取极端措施——直接将燃油排入地中海。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漏油事故,如果是一艘满载武器系统的军用潜艇,在敏感海域的紧急排放,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目前谁也说不好,这艘潜艇到底还能不能继续航行,是否需要紧急救援。
(“新罗西斯克”号潜艇若满载导弹,或引发爆炸风险)
不过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惊心动魄的描述,至今都没有得到俄罗斯国防部的官方证实。这就让整件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到底是西方媒体在捕风捉影,还是俄方在刻意隐瞒?
2、"大洋黑洞"名声在外,西方紧张兮兮
仔细端详这艘引发轩然大波的潜艇,"新罗西斯克"号属于俄军现役主力"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这个级别的潜艇在西方情报圈有个响当当的绰号——"大洋黑洞"。这个绰号可不是白叫的,它那水滴形的双壳船体设计,让它在水下航行时既快速又安静,简直就是潜伏在深海中的幽灵。
这艘潜艇2010年在圣彼得堡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造船厂开工建造,2015年正式服役,至今还不到十年,按理说正值当打之年。它最引以为傲的本事就是能在水下连续潜航45天,这个数据在常规动力潜艇里绝对算得上顶尖水平。它既能执行反潜、反舰任务,又能布设水雷,还能进行长时间的巡逻监视,堪称俄海军水下力量的多面手。
(“新罗西斯克”号潜艇,自服役以来并未参与俄乌冲突)
不过最让西方媒体"兴奋"的,还是它携带的"口径"巡航导弹。虽然"基洛"级通常不承担核打击任务,但这些西方报道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反复强调"口径"导弹理论上可以装载核弹头。
3、西方舆论攻势的目的,显而易见
要说这艘潜艇的行踪,那可真是被西方媒体用放大镜盯得死死的。今年7月,"新罗西斯克"号以浮出水面的姿态大摇大摆地穿过英吉利海峡,英国皇家海军如临大敌,派出舰机一路尾随监视,那场面简直就像在演谍战大片。
到了8月,它又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这一路走来,可谓是步步惊心,处处受"关照"。但蹊跷的是,尽管西方媒体把这艘潜艇描绘得如此"全副武装",却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基本事实:在这种常规巡逻任务中,俄军潜艇携带核武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种自相矛盾的报道方式,不禁让人怀疑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西方大肆炒作,目的是为了夸大俄海军面对的后勤和维护挑战)
俄方认为这波舆论攻势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刻意渲染俄海军面临的后勤和维护困境,夸大其作战能力的下降。这种操作手法,在国际舆论场上并不新鲜。每当地区局势紧张时,总会有一些"巧合"的爆料出现,配合着精心设计的标题,试图影响公众认知。
说到底,这起事件折射出的不仅是军事层面的博弈,更是一场信息战、心理战的缩影。在地中海这片历来就是大国角力场的海域,每一艘军舰的动向都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而这一次,"新罗西斯克"号无疑成为了这场无声较量中的一个注脚。
金河配资-配资网站平台-炒股配资排名-配资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