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新闻网)
转自:邯郸新闻网
每到周末,邯郸体育中心里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提前预约、活力满满;街头巷尾的健身路径上,银发老人跟着音乐打太极、做拉伸,动作舒展自如;公园的篮球场边,年轻人组队对抗,欢呼声此起彼伏;社区的智能健身驿站内,上班族趁着午休时间挥汗如雨,享受运动时光……
从曾经“场馆量少质差、群众健身难”的困境,到如今高规格赛事密集落地、体育消费场景不断丰富,邯郸体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一条以“群众体育为基、竞技体育为核、体育产业为翼”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正在这座千年古城徐徐展开。
设施革命:从“短板”到“引擎”的跨越
“以前找个像样的羽毛球馆得跨半个城,如今在家附近的社区体育中心就能预约,周末带孩子打球太方便了!”复兴区市民李女士的切身感受,正是邯郸体育设施建设惠及民生的生动缩影。
场馆升级:补硬件缺口筑赛事高地——
回溯五年前,我市体育场馆仍深陷“数量不足、布局不均、功能滞后”的窘境:中心城区大型场馆屈指可数,县域场馆多为简易场地,既难以满足群众日常健身需求,更无法承接高水平赛事。
展开剩余80%转机始于省运会承办契机,我市按下体育设施建设“加速键”。全市累计投入超20亿元,新建邯郸体育中心、邯郸市综合体育馆、市体育运动学校综合训练馆、市第一中学综合馆、市综合体育馆附馆等5处大型综合场馆,同步改造提升22处赛事场馆。其中,2022年谋划建设的市综合体育馆附馆,历时16个月建成投用,总投资1.8亿元,集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训练功能于一体,一举填补主城区中心无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空白。
如今,这些高品质场馆已从“待盘活资产”转变为拉动体育发展的“核心引擎”。依托专业场地优势,我市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赵马’武安马拉松赛”“2025年中国马术场地障碍冠军杯赛(邯郸站)”“全国击剑冠军赛”等高水平赛事。日前圆满举办的2025邯郸市U18青少年足球比赛、2025年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更在全市掀起观赛热潮,既持续提升群众参与度,更让体育的经济贡献力、品牌影响力充分彰显。
城乡覆盖:做精“微更新”织密健身网——
在城市社区,我市巧做“空间文章”,盘活闲置空地、废旧厂房等资源,打造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智能健身路径等便民设施。以复兴区“街角体育公园”为例,昔日杂乱的边角地被改造为集篮球、羽毛球场地与儿童游乐区于一体的社区健身空间,日均服务超500人次,成为居民家门口的“运动乐园”。2024年以来,全市已建成标准体育公园25个、街边球类场地21个,“15分钟健身圈”持续优化,让市民出门即享便捷健身服务。
在农村地区,我市将体育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实现全市5800余个村庄(社区)基础性健身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适老化、适儿化、智能化改造:增设扶手、调低器材高度方便老年人使用,增加儿童健身器械满足青少年运动需求,引入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运动数据,让农村群众的健身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智慧赋能:打破时间限实现“健身自由”——
为进一步提升健身便利性,我市积极引导社会化投资,建成35家24小时智能健身驿站。这些驿站配备智能健身设备、支持自助操作,兼具多店联动、普惠平价、网格化布局等优势,无论清晨深夜,市民刷脸即可便捷锻炼。同时,在市体育场、龙湖公园打造2处室外智能健身房,将专业健身服务延伸至户外,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健身自由”。
队伍重塑:“实战淬炼”夯实“软实力”
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队伍。在邯郸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人”的转变同样关键。过去,体育系统曾面临执行力有待提升、部门协同需进一步加强等挑战;如今,走进全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体校、运动场馆,“务实、高效、争先”的新风气扑面而来,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前行的重要动力。
这种转变,源于“实战历练”与“风气整治”的双重发力。9月8日召开的全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披露,经过多场高规格赛事的“实战打磨”,邯郸体育团队“战斗力”显著提升。在重大赛事筹备举办中,我市建立“一赛事一方案”制度,构建以场馆保障、赛事组织为核心的运行保障指挥体系,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赛事组织格局。全市体育系统工作人员打破部门、岗位界限,主动下沉至赛事组织、后勤保障、安全应急等一线岗位,在高强度工作中锤炼协作能力与执行能力,凝聚起推动体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多元协同:织密“体育强市”支撑网
邯郸体育高质量发展,并非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汇聚行政部门、体育协会、俱乐部、市场主体等多方力量的“大合唱”。各主体围绕“体育强市”共同目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发展支撑体系。
我市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支持体育俱乐部、协会发展壮大。如今,社会体育组织已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市级体育协会、俱乐部已举办赛事23项,吸引1.5万人次参与,涵盖马拉松、棋类、足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13个运动项目。其中,“2025年邯郸市全民健身大拜年暨第七届‘邯山杯’国际跳棋公开赛”“2025邯郸市第九届‘丛台窖龄20’杯羽毛球俱乐部联赛”“‘简嘉杯’中国邯郸2025年第二十二届体育舞蹈公开赛”等赛事,既丰富群众体育生活,更夯实了邯郸体育的群众基础。
全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要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科学谋划“十五五”体育强市建设“施工图”,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晰指引;各级教练员要以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为己任,带着责任感与荣誉感投身训练教学;各级协会、俱乐部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主办、承办、引进品牌赛事,搭建全民参与与高水平竞技平台,同时加强与学校、体校合作,拓宽选材视野、畅通人才输送渠道,筑牢体育后备人才根基;各级体育企业要主动开发赛事版权、商业赞助、特许经营、培训服务、场馆运营等多元业态,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推动体旅文商深度融合,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丰富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高品质体育消费需求。
从补齐场馆短板到激活产业动能,我市体育的转型之路蹄疾步稳。“全市体育工作者要以‘场馆革命’的韧劲、‘产业融合’的闯劲,迅速行动起来!”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永亮的铿锵话语,既是对过往成果的肯定,更吹响了向“产业融合”纵深推进的号角。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冀晋萌
发布于:北京市金河配资-配资网站平台-炒股配资排名-配资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