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将军去世后,中央军委特意指示提高悼念规格,这背后是一位从国民党军官到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的传奇人生。
一位将军去世后,中央军委特意指示提高悼念规格,这背后是一位从国民党军官到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的传奇人生。
1989年7月28日清晨,北京301医院病房里,83岁的孔从洲将军安详地闭上了眼睛。随着这一消息传出,中央军委很快发出一份不寻常的指示:对孔从洲同志的悼念,规格提高一级,参照副大军区以上标准执行。
这位已离休多年的开国中将,为何能获得如此殊荣?他的一生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
少年从军,投身革命
1906年10月2日,孔从洲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镇上桥梓口村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外祖父是晚清秀才,从他名字“从周”就能看出家族对他的期望——名字源于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名言。
展开剩余88%然而,家境衰败让孔从洲的求学之路戛然而止。15岁高小毕业后,他虽考入长安民主中学,但只读了一年就因经济困难被迫辍学。
1924年,18岁的孔从洲听说杨虎城部在招收学兵,决定投笔从戎。他从西安徒步600多里赶往陕西定边,盘缠用完了就靠给村民做农活、写字换干粮继续前行。
凭着这股韧劲,孔从洲终于到达目的地,并得到杨虎城教导队队长孙蔚如的赏识,破格录取他加入教导队。从此,孔从洲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张学良与杨虎城
在杨虎城部下,孔从洲从排长干起,因作战勇敢屡获提拔,到1936年已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警备第2旅旅长。这一年,他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1936年12月11日晚,孔从洲突然接到杨虎城的紧急召见。见面后,杨虎城直截了当地问他:“叫你去捉蒋介石,敢吗?”孔从洲毫不犹豫地回答:“敢!什么时候去,决不含糊!”
事实上,孔从洲早已为这一刻做了准备。在前几天,他以军事演习为名,已摸清了西安城内中央军警宪特的分布情况,为西安事变的发动铺平了道路。
12月12日凌晨4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作为西安城防司令,孔从洲指挥部队迅速解除了城内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武装,扣押了蒋介石、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56人。
事变成功后,孔从洲又奉命率一营兵力赶往蓝田油坊,阻截蒋介石可能从临潼翻山南逃的退路。在得知蒋介石已被活捉后,才返回西安。
在讨论如何处理蒋介石时,孔从洲提出了“在有保证、有条件的前提下,放蒋”的主张,顺应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趋势。
抗日战场,浴血奋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孔从洲率部投身抗日战场。1938年,他指挥的永济战役尤为惨烈。
面对日军牛岛师团3000多人的进攻,孔从洲率部血战八昼夜,以400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0余人,挫败了日军的西进计划。
在中条山保卫战中,孔从洲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1939年6月6日,日军出动3万余人,在38架飞机和两个炮兵联队的配合下,向中条山发动大规模进攻。
面对强敌,孔从洲审时度势,率部向敌军北方空虚地区突围,歼灭日军两个炮兵中队,缴获山炮16门,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突围和反攻。
中条山保卫战持续了两年三个月,孔从洲所在的第四集团军先后粉碎日军11次扫荡,歼敌2万余人,使日军不敢越雷池一步。战区长官卫立煌称赞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连蒋介石也不得不通电嘉奖。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面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孔从洲于1946年5月15日毅然率领国民党军第38军55师在河南巩县起义,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
起义并非一帆风顺。在起义作战中,副师长孙子坤等人被捕,后在南京就义。但孔从洲率部杀出血路,最终投入人民怀抱,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同年10月,孔从洲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担任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战争,为解放陕县、灵宝、卢氏、陕南等地的战斗立下汗功。
1949年2月,孔从洲任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参加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后,他兼任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为新中国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炮兵事业,呕心沥血
新中国成立后,孔从洲投身炮兵建设事业。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和专业知识,他先后担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西南军区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1955年,孔从洲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这是他不平凡生涯中的第二个中将军衔——他曾在国民党军队中获得中将军衔,成为罕见的“国共双料中将”。
在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任上,孔从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了大批炮兵人才。他对炮兵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新中国炮兵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4年至1975年,孔从洲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长达11年的时间里,他为我国炮兵事业和电子对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孔从洲不仅战功卓著,还以清廉自律著称。1950年,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交给部下办事,剩下的二十两黄金全部交了党费,用于支援进藏部队。
当时负责此事的二炮政委陈鹤桥几次要求孔从洲将这件事写进回忆录,但孔从洲拒绝说:“这有什么好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在个人生活上,孔从洲一贯甘于清贫,艰苦朴素。他身上的衬衣常常打着补丁,一直到临终时才穿上了一件新衬衣。他还会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人,导致每月交给妻子的薪金几乎难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
孔从洲对子女要求严格,教育他们“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当得知儿子孔令华与毛泽东女儿李敏谈恋爱时,他第一反应是坚决反对,甚至写信给毛泽东要求解除婚约。
毛泽东得知后却表示支持:“儿女婚姻大事,父母不宜包办干预。” 1959年8月,孔令华与李敏结婚,孔从洲与毛泽东成了亲家。
崇高荣誉,特殊礼遇
1991年6月7日,孔从洲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他去世后,《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同时播发了讣告。
中央军委作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悼念孔从洲的规格比大军区正职规格要高一些。总参谋长迟浩田亲自到孔从洲家中悼念慰问,并向家属解释了这一决定。
孔从洲的追悼会是由组织安排的最后一个追悼会。由于他的特殊影响,中央有关今后不再由组织出面主持开追悼会的文件甚至被压了些日子,等待孔从洲的追悼会开完再下发。
在悼词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孔从洲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追悼会后,孔从洲的遗物中被检出那件打补丁的衬衣和铜扣军帽,被永久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孔从洲的传奇人生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巨大变迁。从农家子弟到“双料中将”,从国民党军官到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他的一生折射出中国近代史的波澜壮阔。
他的孙女孔东梅后来回忆道,孔从洲生前最忌个人英雄主义,希望任何宣传都要“写出这支部队的功绩,宣传将士,少说个人”。这种低调务实的精神,或许正是他能够赢得人们尊重的原因。
在西安事变55周年纪念日前夕,孔从洲已去世半年。全国政协特别邀请他的妻子和子女参加纪念大会,以此向这位传奇将军致以最后的敬意。
发布于:江苏省金河配资-配资网站平台-炒股配资排名-配资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